伊甸非營利幼兒園交流分享 談跨界合作與共好實踐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18 11:13:57)為拓展伊甸基金會非營利幼兒園服務對外影響力,日前舉辦2023年「跨界合作的共融x共好實踐」交流分享會,盼藉社福與教育跨界的對話,能進一步深化合作、分享訊息,建立更緊密聯繫的機會。
因應少子化危機,2011年政府頒佈《幼兒教育及照顧法》,期待建構健全的公共化教保幼托體系,以「幼托整合」來改善學前教育的諸多問題。而2012年頒佈的《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》,則以公民共辦、資源共享的模式,由政府委託非營利性質法人整合並營運,推動平等尊重、專業整合、社區互動,以及公私協力的四大核心價值。
此次分享會,伊甸小橘子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林其蘭、伯利恆基金會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園長陳惠鈴,以及伊甸五穀非營利幼兒園主任張智于,即以此四大核心價值為主軸,分享在「以人為本的教學落實」的基礎上,實務工作上的操作經驗。
林其蘭說,在嘉義小橘子,運用學習區的設計,讓孩子有選擇權,以實踐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。而在專業整合上,陳惠鈴則分享特殊需求的孩子來到幼兒園的歷程,以及與外部資源連結巡輔入班、治療師入班等專業整合的過程。張智于提到,在苗栗五穀幼兒園如何帶著孩子,以人為本、以地為師、以家為美的態度,參與社區大小事,並將社會公民的種籽,埋入孩子的心中。對此,桃捷非營利幼兒園園長呂瑩瑩回應,教學過程中,讓提供資源的有成就感,而使獲得資源的有實質幫助,就能讓這份教學熱情持續延續。
在公私協力的關係建立分享中,則由伊甸彰雲嘉區區長洪宏錡,以及研究員黃雯意分享非營利法人的協力支援,希望透過法人行政與專業服務資源的協助,創造無障礙、不歧視的友善環境;而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科長謝仲威、嘉義僑平國小校長何憲昌,分別就政府及其相關教育單位的角度,談及如何促進幼兒教育的新契機,以及在經營面上、場地運用、課程安排、人員師資,以及學生的共好與共融。
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歐姿秀回應,社會進入協力育兒的階段,非營利幼兒園即是結合政府與民間社會資源,共同以提升幼兒教保品質為目標而成立,部門與部門間的合作需要更多想像力與創意。相信對家長及孩子來說,增加社區育兒支持網絡,能大幅減輕家庭負擔,幼兒也獲適性發展、統整學習的機會。
在議題高峰會上,邀請現場與會者,針對如何營造融合教育的學習環境,以及提升教保老師專業能力等主題進行討論。如在教室環境及空間上,可打造情緒角,或結合輔具與學習區,來引發孩子主動學習動機;或是透過課程規劃與教材的配合,來穩定不同孩子的需求。此外,第一線教師所面臨師生比例失衡、工作繁複等困境,是亟待解決的難題,而提升兒童心創資源、文書工作減量,都是可能的解方。
伊甸基金會表示,非營利幼兒園推動至今已10年,雖制度逐漸成熟完善,但在公私協力、行政管理、跨專業團隊合作等,仍面臨諸多問題及挑戰。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善待,也應該有平等成長的機會。因此伊甸以早療服務的經驗,盼延伸至幼兒服務,以遵循兒童權利公約CRC為基本原則,盼未來遍地開花,讓服務經驗嘉惠更多家庭。
留言列表